【桃李天下】陈荣辉:镜头里的世界

6cba2b675cd449068dacb8ab3d83b1e2.png

“站在梯子上我能看到全局,巨大的恐龙雕塑背后高耸的楼盘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代表。”

                                                                  ——陈荣辉

我们常常在镜头里看见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人物,也曾见证社会的变革和历程,这个世界若没有缺少了摄影师,也许生活会少了点生趣和回忆。

萌芽

谈起陈荣辉的摄影生涯,要从他的高考说起。

陈荣辉是这样讲述他的经历的:在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新闻,不服从调剂。或许这个选择的背后,也说明了我喜欢孤注一掷。和我现在对于摄影的孤掷一注,基本是一致的。

仿佛玩笑一样,陈荣辉这样走进了他的新闻生涯,而后兜兜转转几个大圈,他却成了一名纪实摄影师。

作为我校一名新闻系学生,读书期间,陈荣辉加入了学校大学生通讯社,从一开始,陈荣辉对于摄影的认知就仅停留于:拍照片,可以给自己的人人网带来人气,还可以在校园活动中自由来往,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多一点乐趣。当时的他仅仅把摄影当做自己的一个爱好,也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将会踏入这个领域。

然而有时候,命运就这样不经意间转了一个弯。

契机

2010年,他迎来了自己摄影生涯的第一个契机。

一位刚刚入职上海《东方早报》财经部的学长介绍陈荣辉去那里实习。当时的他仅仅只是抱着对大上海的憧憬,来到了上海《东方早报》的摄影部。实习第一天,老师就让出去他拍天气图。当时的天气图是很多摄影师的噩梦,但是陈荣辉却意外的非常喜欢天气图,一直到正式参加工作,天气图的拍摄都是他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那天上海的温度是38度,陈荣辉在街上拿着70-200mm镜头拍了很多天热的照片。照片传到了稿库,突然一位领导说:“今天实习生拍的天气图不错嘛。”这个鼓励让他有些欣喜,他也渐渐开始对摄影有些了兴趣。

   摄影记者的工作节奏特别快,实习期间有时候陈荣辉一天拍三、四个活。除了拍摄外,还有看照片,《东方早报》当时的图库可以看到路透、法新等国外媒体的照片。看完以后觉得不是很过瘾,他又开始看马格南图片社的照片。当时陈荣辉按照马格南图片社摄影师的名字排列表,把每一位摄影师网页上的推荐专题都看了一遍,而且都下载下来仔细研究了一番,看完这些摄影师作品后,他才第一次认识到,摄影的另一幅摸样。

就这样,陈荣辉开始慢慢在摄影这个领域找到兴趣和经验,并且开始加大自己的阅读量。一方面是摄影领域,看完了一些理论书籍,接着开始大量购买自己喜爱的摄影师画册。从Walker Evans到Robert Adams,再到Philip-Lorca diCorcia……另一方面是人文社科类以及思想类的图书。那几年他每年都不怎么整理照片,反而都是在花时间整理他的年度阅读书单,也认识到自己确实拍得不够好。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找准自己的定位,开始找到自己进步的空间及动力。

成长

   陈荣辉拍摄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专题是《石化江南》,拍摄前他阅读了当年普利策获奖作品《汤姆斯河》和画册《Petrochemical America》,清楚地认识到对“癌症河谷”的关注有着不言而喻的警示意义。每到休息日,陈荣辉就拿着玛米亚6相机去拍摄那些石油化工厂以及周边受到影响的居民。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环境污染的拍摄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只看到烟囱上面冒着的黑色浓烟,却没有看到原本风平浪静的土地里甚至是地下水里埋着得更可怕的污染。

因为一直喜欢看这些当代纪实摄影的作品,陈荣辉摄影的走向也逐渐偏向于纪实类。他想拍摄的题材并不那么符合都市报纸的定位。在工作的前三年,他没有拿过任何大奖项,而同时期的同事基本拿遍了国内各种大奖。他似乎陷入了低谷。然而命运仿佛又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2015年2月23日,他获得了“荷赛”世界性大奖。

   获奖聚餐那天,刚从北京回来的赵刚老师给陈荣辉带回一个林哈夫4*5相机。老师当时对他说了一句话:获奖对于你而言,当然有好处,但是要想好自己以后的发展。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完这句话陈荣辉获奖以后的那点飘飘然,瞬间就没有了。他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即使获得这种世界性奖项,他仍然还需慢慢努力。

沉淀

2015年9月陈荣辉入职澎湃新闻,这里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尝试做稍微长期一点的项目。他有时间去沉淀下来,去思考镜头世界里更加深层次的东西。在澎湃陈荣辉也拍过视频,做过多媒体项目,当时拍摄制作《一路向北》在业内也引起很大的轰动。

这些多元化的尝试背后,是他想给自己纯粹的视觉体验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他时常有机会去国外看很多展览,看到了自己和国外优秀的年轻摄影师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让他更加认识到:需要坚持拍摄,选择慢下来,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陈荣辉庆幸自己还有时间和体力可以拍摄,而且可以更加专注于摄影本身。他说:“我们是用视觉语言讲故事的人,而不是文字,也不是嘴巴。”

   “我拍摄的照片比如主题乐园、石化问题、甚至城市收缩其实是很多人都会接触到的,这是属于大家的共同情感记忆。如果自己能够很好地用摄影的方式展现这些问题,我相信一定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也是我觉得作为一名关注当下社会的报道摄影师应该做的。”他一直努力将镜头对准社会现实,通过这种方式诠释一个新闻纪实记者的职责和担当。

2017年春节期间,陈荣辉在零下30度,扛着大画幅相机行走在苍茫白雪中,这个世界的节奏太快了,快的让我们无法看清楚世界的真正面目。然而陈荣辉一直想向我们呈现的,偏偏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从一个对摄影有一点点兴趣的普通新闻学子,到后来不断思考不断乞求突破的纪实摄影师,他慢慢行走着学习着。这条道路也许同行者不多,但他身上有着对摄影的执念,相信他会一直前行,摸索出镜头里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