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桃李天下】黄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0-10-27

e8be48952acc4918a5a59f5361be0f1a.png

1977年10月12日,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数百万考生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其中,有一位14岁的考生,他叫黄波。

黄波年仅六岁之时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学海之旅,或许是天资聪颖,又或者求知若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频频跳级,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高中。高一便参加高考,成功地通过高考的检验。对医学情有独钟的黄波最终选择进入了当时的江西医学院。作为大学的首届学子,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十分大,小如黄波,十几岁,年纪大的有三十余岁,各个年龄层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不同阶段的人生经验分享让黄波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更加游刃有余。

“那个时候,大家在一起,每天都在读书,学生专注于学业,老师专注于教学,闲暇之时和同学一起下围棋,一起游泳跑步。”黄波满怀着眷恋的目光,轻声诉说。那时的学习条件远没有当下便捷与丰富,那时,英文的学习环境十分有限,周围大多老师都是只教俄文,学生唯一可以学习的途径就是听广播。BBC或者美国之声成为了学生们的下饭菜。黄波的英文很好,他笑称自己或许有语言天赋吧,但是世上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天才,谁又知道他在背后做了多少努力。没有网络,想要寻找答案,或者寻找相关书籍,就得从图书馆的图书记录中一张一张去寻找,找到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书籍,这些是黄波重复过无数次的动作,只为了知识二字。

大学毕业之后,黄波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就读硕士。上海与外界的交流密切,也给黄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为了更进一步的学习,黄波选择出国,1987年他来到加州大学,开始新的学习之旅,成为一名漂泊在外的游子。

独自一人生活在海外,人生地不熟,万事都只能靠自己。“那时候,没有所谓的接引或安排人员,所有都是自己去完成,自己找地方注册,自己找住宿,学什么课程,怎么坐校车都需要自己摸索。当然,这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独立自主能力。”黄波回忆赴美求学历程感慨道。

黄波是一名求知若渴的学生,漂泊海外的游子,而更为重要的身份是——他还是一名医生。黄波来自医学世家,他的母亲就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年幼的黄波常跟随在母亲身边,见证着母亲如何救治病人,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救死扶伤”,这也成为他在今后的信仰。“我喜欢医学,喜欢科研,一想到可以通过它们改善医疗水平,或者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药物,从而让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就算再累也可以坚持下去。”黄波说起自己热爱的事业,仿佛眼中有星辰在闪烁。

黄波最终正式成为了一名为患者带来光明的眼科医生,之后更是成为所在医院眼角膜库的主任。眼科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发展十分迅速,FDA批准了一个眼科基因疗法。黄波也致力于眼科科研,“怎样用微创的方法做眼角膜移植,让病人恢复视力,除了眼角膜移植方面,还有眼底病等,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黄波在治病救人、科研与教学之间奔波,但是每年仍会回国一次,与南昌大学眼科医院也保持着合作,在中国招收医生到国外培训6个月到一年时间,为中国的医学事业输送能量。

从一名高一的学生到一位身兼数职的博士后眼科医生,黄波很幸运,他遇上了高考恢复,他遇上了改革开放,他遇上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能够将光明带给更多的人。三次变化,给他的人生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光明,他又将这份光明传递给他人。黄波勉励学生:“考入大学仅仅是人生学习的第一步,这期间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更加前沿的知识,更应加倍用功努力。”



友情链接: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档案馆 南昌大学教务处

Copyright (c) 2014 Nancha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赣B2-20050168号/网备36010802000198号